副標題:——資源冷杉發(fā)現(xiàn)之始末
湖南省新寧縣舜皇山主峰海拔1882.4米。境內(nèi)群峰聳峙,溝壑縱橫,溪瀑輝映,林海蒼茫;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保存完好的3萬多畝原始森林,更是神秘莫測,吸引國內(nèi)外許多科學家前來考察。
一九七九年春,湖南省林業(yè)廳委托原中南林學院祁承經(jīng)教授負責全省樹種資源考察,為編著《湖南樹木志》做準備。我參加了考察協(xié)作會議,并委任為湘西南考察組組長,湖南省邵陽市林科所郭蔭人研究員為技術顧問??疾斐蓡T有中南林學院林親眾教授,南岳樹木園的技術人員等,于1979年7月12日進入舜皇山山腳的黃木橋,借住在林業(yè)工人家里。次日便進行正式考察并采集植物標本。此次的任務是采集木本植物標本400號以上,并揭開舜皇山原始森林的神秘面紗。考察工作十分艱苦,每天生活補助費僅0.4元錢。當時舜皇山不通車,生活物資要步行到40公里外的東安大廟口去買,經(jīng)常無菜吃,只能喝鹽水湯。白糖是特殊供應的,每人每月1公斤。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0-12小時。但隊員們沒有一個叫苦的,個個干勁十足。有一次林親眾教授在炎井界上餓得暈倒了,吃了點隨身帶的冷飯團,休息20分鐘后,又繼續(xù)工作。
考察連續(xù)緊張地進行了13天,對舜皇山原始林的外圍都進行了1次考察,但原始林中心部位,尚無人進入。當?shù)孛耖g有多種傳說:有人說林中黑熊、毒蛇、猴子多,容易傷人;有人說從炎井界上有一條直通舜皇宮的古道;穿越原始林中心地帶,因林內(nèi)陰森可怕,危險太多,無人敢走,古道就荒廢了;還有人說,舜皇山是迷魂山,人進去了,卻出不來。1979年7月22日晚,考察組商議,決定成立一個探險小組,穿越原始林腹地,探個究竟。探險小組由我、林可美、朱健林三人組成。于7月24日挺進原始林腹地進行考察。原始林下密密麻麻長滿了南嶺箭竹,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體力。沿途只見亮葉水青岡古樹上碗口粗的枝條,被黑熊扭轉(zhuǎn)紡織成“搖籃”,它們就在“搖籃”里,自由自在地吃水青岡的果實。這也證明民間傳說,確有此事。經(jīng)過6個多小時艱難跋涉,到達原始林腹地已是下午2點多鐘了。我們便坐下來休息,吃隨身帶的飯盒午餐。我邊吃飯邊觀察四周的樹木,發(fā)現(xiàn)前面有1株高大的針葉樹,是我從未見過的,但未見果實。接著林可美、朱健林發(fā)現(xiàn)上方20米處有1株結(jié)了果的同樣的針葉樹,大家喜出望外。忙上樹采集球果標本。當忙完這些工作后,已是下午4點多鐘了。原始林內(nèi),4點多鐘光線就暗淡下來了,像快天黑一樣。于是三人急匆匆往回走??墒撬椿噬皆剂謨?nèi),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難”。朱健林提出,若原路返回,至少要5個小時才能走出去,天黑后,根本找不到路和方向,只能在山上過夜,非常危險。如果走近路,3個小時可走出山,但怕走錯路,也有風險。當時決定走近路,行走1個小時后,不幸走錯一個山頭,走到舜皇山百合江山頂?shù)膽已律狭?。真是進退兩難,一籌莫展。這時朱健林發(fā)現(xiàn)懸崖石壁上有一條寬約30厘米的石縫向山谷下方延伸。三個人便慢慢沿石縫爬行,行到山腰時,石縫沒有了,僅有1平方米的小平臺,并生長著一株大果花楸樹,根系牢牢地扎于石縫中,下面便是90多度深不見底懸崖絕壁了。當時已是下午6點多鐘了,天很快黑下來,什么也看不見。大家焦急萬分,最后決定用2副采種用的棕繩和每個人腳上的梆腿布條全部連接起來,然后將繩子的一頭拴在大果花楸樹篼上,另一頭捆在下山人的腰上,由朱健林先試著下山。朱抓住繩子沿石壁慢慢下滑,腳剛著地,繩子也用完。下懸崖成功了!真是天無絕人之路,三人驚喜萬分。我最后一個下懸崖。但山谷并非安全平地,而是滿山溝滑動的亂石坡地,極易跌倒,幸好山谷有不少古木大樹,我們艱難地穿行于古木之間,下到百合江山谷底已是晚上9點多鐘,回到黃木橋時,快到11點了。郭蔭人老先生急得團團轉(zhuǎn),正組織隊員準備火把上山尋找我們。見我們勝利歸來,大家歡呼雀躍!
這次探險,有驚無險,收獲很大。所采的不認識的針葉樹,后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經(jīng)裸子植物專家傅立國教授鑒定,為資源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 M. H. Wu var. ziyuanensis (L. K. Fu et S. L. Mo)L. K. Fu et Nan Li]這是我省、我縣第1次發(fā)現(xiàn)冷杉屬植物。它是我國分布最南的冷杉屬植物之一。資源冷杉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我國南部植物區(qū)系的發(fā)生和演變,以及古氣候、古地理,特別是有關第四紀冰川期氣候等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價值。
現(xiàn)在資源冷杉已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植物,與國寶—銀杉平起平坐。屬國寶級植物了。但它面臨著絕滅的危險。全國資源冷杉總數(shù)不足500株,而舜皇山、大云山原有100多株,現(xiàn)在保存不足50株了。更嚴重的是天然更新極差,幾乎見不到幼苗、幼樹,大樹正在衰老枯萎死亡,母樹結(jié)實率低,種子空殼率高。人工栽培難度比銀杉還難,希望有識之士,積極開展研究,挽救國寶資源冷杉吧!
—摘自《中華愛國文典》(上)2009.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作者:羅仲春
來源:中國崀山網(wǎng)
作者:羅仲春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