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qū)建立以來,開展了一系列科研考察試驗活動。
1985年與新寧縣林科所合作進行木蘭科種屬間有性雜交試驗;
1985年與新寧縣林科所合作進行華山松引種試驗;
1985~1987年與新寧縣林科所合作進行銀杉嫁接與實生苗培植研究;
1990年與新寧縣林科所合作進行高山造林樹種栽培試驗研究;
1992年與新寧縣林科所合作進行日本扁柏造林應用技術研究;
1994~2000年新寧縣林科所羅仲春高級工程師在自然保護區(qū)為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標本館采集國際學術交流植物標本2670號45198份;
1995年與新寧縣林科所合作進行赤皮青岡造林應用技術研究;
1997年參與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偕同芬蘭、澳大利亞學者考察自然保護區(qū)的植物多樣性;
1998年參與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偕同匈牙利、荷蘭植物專家對資源冷杉的考察研究;
1999年與新寧縣林科所合作進行南方紅豆杉營林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2000年與新寧縣林科所合作進行金葉含笑的林學特性及造林技術研究;
2001年與新寧縣林科所合作進行西藏山茉莉的生物學特性及人工栽培技術研究;
2001年參與中國科學院偕同挪威、芬蘭、荷蘭、美國專家考察自然保護區(qū)的地衣、苔蘚、真菌項目;
2003年參與美國專家泰勒測量自然保護區(qū)水青樹的光合速率項目;
2003~2005年參與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專家對五味子科的考察和研究。
來源:宣傳教育科
編輯:redcloud